2008/10/21

帷幕牆系統簡介

參考AAMA出版之帷幕牆設計手冊,依施工方法區分為:

A. 直料系統(Stick System)所有帷幕牆元件在工地進行組裝,先安裝上固定件(Anchor),其次是直料(Mullion),再安裝橫料(Horizontal),再加上窗間板(Spandrel Panel)後再加上橫料,最後加上玻璃及內部裝飾(Interior Trim)。此施工法之優點是節省材料、尺寸較具彈性,缺點是施工時間長、品質不易控制,總成本上算起來比較便宜,在設計上應考量伸縮縫之位置和樓層間側向位移。

B. 窗間牆系統(Column Cover & Spandrel System)窗間牆系統之施工步驟,首先是裝上固定系統(Anchoring System),其次是窗間牆(Spandrel Panel),再次是柱覆板(Column Cover Panel),最後是安裝玻璃(Glazing Infill),如此重覆施工程序。窗間牆和柱覆板之材質包羅萬象,有花崗石(Granite)有瓷磚(Brick Veneer)也有纖維強化水泥板(Glass Fiber Reinforcing Concrete)或鋁蜂巢板(Honey Comb)、鋁板、不鏽鋼板等材料,各種造型千奇百樣是建築師充分發揮創作之空間,過去15年來這種施工法大行其道,由於安裝之程序簡單,大部份之裝配都在工廠作業,因此品質得以控制,但工地之吊車佔用時間也相對增長。

C. 格板系統(Panel System)格板系統有點像單元式系統,所不同的是單元式系統是由許多小零件組合而成,格板系統則是指如預鑄水泥(Precast Concrete)或金屬板沖壓而成之單片系統,若外形複雜時用這種方法可能價格很貴,若外型簡單的並適用於大量複製之外牆造型則可考慮,大部份用於工業用廠房或辦公室。

D. 複合式系統或半單元式系統(The Unit and Mullion System)此系統介於直料系統及單元式系統之間,可說是改良的直料系統,把部分之組件在工廠組合,部分在工地組合,以便有效的控制品質,也減少工地組合的時間。

E. 單元式系統(Unitized System)此系統在70年代以後,由於工地建築工人之短缺,施工品質不易控制等因素,單元系統逐漸流行,已漸成近年超高層建築之主流,其特點是把帷幕牆組合規格化,做成適合安裝之單元,然後一個單元接一個單元的固定於結構系統上,一個合適單元大約1.5米(寬)×樓高(長),相當於一個窗格之跨距(寬)×樓高(長),如果以面積計算大約有6平方米,其中直料和橫料各以公母兩支擠型相互連鎖扣住,既能擋風又能防水,每一單元都預先在廠房裡組合,並加上玻璃,花崗石、鋁板或不銹鋼以及橡膠墊(Lock Strip Gasket)或填縫劑(Silicone Sealant),鋁擠型及鋁板表面也經過噴漆以及陽極處理過,品質之控制比較容易,完成之單元在安裝後只要清潔工人清洗後即告完成,如果有因安裝而破損、擦創之表面,也可利用工人清洗時,趁機做微小的修補。由於安裝迅速,大約最快每星期可以完成二個樓層左右,或平均兩星期完成三個樓層,在超高層建築大大的縮短施工時間,因此這種施工法在現代備受歡迎,有日漸成長之勢。單元式系統除了在施工上的便利外,一般來說對於樓間位移(Floor Drift)的承受性較好,尤其現代施工講究鋼結構材料之節省,大大地增加了層間的位移。單元式系統在每一單元間都有保留間隔空隙,足以伸縮吸收樓層間的位移以及樓板上下活載重的撓度,使得每一單元不會受到擠壓、變形甚至破壞的情形。

沒有留言: